熱戀的端午 濃濃的深情
紅旗小學六年二班 杜盈盈
我的家鄉(xiāng)座落在中國白頭鶴之鄉(xiāng)——沾河林業(yè)局,這里物產(chǎn)豐富,風景優(yōu)美,人杰地靈。雖然我們這兒不能劃龍舟,但每年大家都要吃粽子,戴香包。我們?nèi)叶挤浅>磁迩虼?,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(jié)。
家里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——我媽媽。我媽媽常說:用蘆葦?shù)娜~子包粽子最香。她在包粽子之前,先做好準備工作:把蘆葦?shù)娜~子放在水里煮一煮,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,準備工作就做好了。媽媽包粽子前,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,再依次放下三勺鹽,兩勺醬油,兩勺味精,一勺辣椒粉,接著,才可以包。等蘆葦?shù)娜~子涼了以后,她就開始包粽子了。先取三片葉子,把兩片葉子正著放,一片反著放,夾在中間,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,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,中間夾幾個棗,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,一個粽子就包好了。她包得又肥又大,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。我望著一個個粽子,饞得直流口水!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,可媽媽說,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,叫我先出去,我看著都垂涎欲滴,又怎么肯出去呢?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,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。來到街上,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,我一問才知道,他(她)們也和我一樣,都是被媽媽"趕"出來的。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!等媽媽把粽子包完后,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,再放三四個小時,使其入味后,就可以吃了!淡淡的竹葉香彌漫了整個廚房......過了一會兒,早就唾沫流了"三尺"的我飛一般跑回家,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,馬上跑到廚房,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。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,也不管燙不燙,隨手抓起一個,還真燙,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,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,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,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,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,太燙了也受不了,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,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,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,我饞的禁不住咬了一口,啊,回味無窮! 我吃得滿嘴“小胡子”,媽媽見了笑我是只“大臉貓”。我卻不介意,嘿嘿一笑,用舌頭舔舔米粒,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。外婆會笑著看著我,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,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。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,分外疼惜,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。這些香包各式各樣,似乎沒有重樣兒的。外婆那時手還很巧,會做很多種圖樣。有小鹿、老虎、蛇、壁虎的;也有太陽、月亮、星星的;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。他無論做什么,就像什么,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、栩栩如生,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。
現(xiàn)在的我,慢慢長大了,外婆也去世很久了。而我戴的香包也變成街上買來的了。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,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,一天又一天。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,越臨近端午,越是如此。懷念我親愛的飾物--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。
吃粽子、戴香包,這兩樣傳統(tǒng)習俗,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、充滿情感意的端午節(jié)。
科技在發(fā)達,時光在飛逝,但端午節(jié)的習俗不會變.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,越來越旺盛……
2014年,又一個新的端午節(jié)即將到來,我將懷著一顆思念,期待,激動的心去迎接你。
教師評語:
小作者運用詼諧、有趣的描述,比喻、擬人、排比等修辭手法,使文章生動活潑,充滿內(nèi)涵,情中有事,事中抒情,能真正引起讀者的興趣,可見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。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,你很善于觀察生活,能捕捉一個個有意義的瞬間,語文精煉而準確,聯(lián)想觸景而生情,讀你的文章是一種美的享受。如“我”吃棕子的狼狽相、外婆給“我”做香包的慈祥,都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你是老師的知音,希望我們共同切磋,在文學的百花園中采擷芬芳一束。
輔導教師 王 丹
此文獲得黑龍江林業(yè)報端午征文評選一等獎